咨询热线:404-183-30599
您当前的位置: 星空体育官网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星空体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 2024-07-31 次浏览

  星空体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4年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其武,统信处处长李由,普惠金融处副处长冯泉,人身险处处长邱陆兵,办公室副主任韩金柱出席并发言。人民网、中新社等18家媒体参会采访报道。

  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其武介绍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各处室就金融工作情况进项了介绍。

  施其武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把学习贯彻习总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如何更好地将习总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工作,他提出以下几点:

  一、以学促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热潮。一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会议精神,通过党委(扩大)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局领导赴基层调研辅导等方式,深入学习研讨,深刻学习领会。二是印发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方案,部署落实措施,通过内外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宣传展板等,积极宣传会议精神,全面展示安徽监管局系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工作动态和举措成效,推动局系统党员干部学精神、见行动,增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能力本领。三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高度的敏锐性,提升从上谋划部署、推动金融监管工作的能力,切实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安徽金融监管工作的全过程。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局党委工作安排,不断提升监管专业性、权威性和透明度,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推动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履职尽责,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一是大力加强央地监管协同,加快构建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辖内地方法人机构风险处置和改革建议,有力发挥地方党政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稳妥推进重点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深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化解,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星空体育。二是在现场检查、机构监管、消保等工作中综合运用EAST系统,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扫描”,围绕监管难点研发应用模型,连续两年获总局系统EAST竞赛奖项。建设智能检查实验室,研发上线“烽火台”非银数据校验平台。构建中后台综合数据情报分析中心指导支持基层一线现场检查核查模式,通过查前EAST模型扫描锁定疑点,现场核查快速验证,提升监管精准性、有效性。三是切实担当属地金融监管职责,推进落实“五大监管”,做到监管“长牙带刺”。集中力量抓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明确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业务简单化、本地化导向,穿透银行大客户实控人及资金实际用途,强化农村中小法人机构集中度监管。开展不良和处置、大额风险、异地风险、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担保等专项排查。四是制定监管重点领域严重违法行为清单,传递监管导向,加强监管威慑。坚持严格执法、精准问责,制定监管重点领域严重违法行为清单,严肃打击突破监管红线行为,重点领域处罚金额占比达60%。充分运用罚没并举、按笔处罚、关键人员“资格罚”、行刑衔接案件移送等多种方式,增强监管威慑。2023年末,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71件,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86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92人次,罚没合计8815万元,同比增长17%,取消任职资格、禁止从业9人次。

  三、立足安徽资源禀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围绕安徽“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和“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坚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出台支持合肥打造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推进科创金融特色机构和专营机构建设。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推广“初创信用贷”“成长接力贷”等产品服务模式,指导推出高成长科技企业授信评价标准,初步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元接力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谱系。近三年,全省科技企业从1525亿元增加到5648亿元,超1/5的新增投向科技企业,余额占比升至7.36%,位居长三角区域前列。全省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提高至70%。科技保险共为940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二是锚定高质量发展导向,服务安徽由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出台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管评价办法,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五个一”活动,全省战新产业较年初增长39%,制造业较年初增长24%,分别高于各项平均增速25个和10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余额5000多亿元,占制造业比重接近50%。围绕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形成“零部件、整车生产、后市场”全产业链金融布局,延链服务上下游企业。三是全方位支持安徽农业强省建设。制定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举办乡村文旅金融合创“千万工程”产融对接大会,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2023年末,涉农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规模、增速均居全国前列,种粮大县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全覆盖。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加强党建引领,联合政府部门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建设党建引领示范行政村1.2万个,覆盖全省近八成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600亿元。四是提升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质效。深入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项融资对接等系列活动。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超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利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小微企业余额3万亿元,占各项比重39%,位居全国前列。推广中期流动资金服务新模式,加强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中期流动资金、个体工商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同比分别增长48%、35%、33%、44%。健全首贷拓面长效机制,搭建线上“皖美首贷服务中心”,法人小微企业首贷户新增3.4万户,同比多增1633户。牵头建立与医保相衔接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上线“安徽惠民保”,健康险新增承保人次超5600万,同比增长7%。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搭建“新市民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

  四、广泛凝心聚力,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一家人”思维、“一盘棋”部署、“一条心”行动的“三个一”原则,稳妥有序推进省市机构改革和县域派出机构组建。紧密加强同属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协作,建立健全联系沟通、联合调研、联动专班“三联”机制,加强定期会商,畅通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干部送关心、暖人心、增信心,实现“双向”温暖,做到不分彼此、一视同仁。谋划研究省市县派出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规划,用心用情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五、强化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机关意识,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持续深化管党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制定方案,分层分类抓好落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实干实绩、有为有位、优中选优的鲜明用人导向,持续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机制,着力打造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监管干部队伍。落实金融监管总局“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工程部署,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常态化监督,做到严格自律、以上率下、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持严管厚爱结合,用好用实“第一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抓细抓实常态化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三不腐”。

  他表示科技金融方面,立足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比较优势,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今年以来,全省超过1/5的新增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规模两年翻番,牵引带动全省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6%。

  一是锚定主攻方向,精细绘制科技金融“1+N”政策蓝图。突出政策指引,率先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38条”举措,聚焦产品服务模式优化、特色专营机构建设、产融对接、风险补偿体系建设和科创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出台11份专项文件,配套实施任务清单、定期报告、通报调度、监测评价4项机制,逐步织密科技金融“政策网”。

  二是破局关键堵点,建成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元接力服务体系和产品谱系。我们着力在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先后指导推出“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成长接力贷”“贷投批量联动”等专属产品和服务模式和高成长科技企业授信评价标准,贯通科技企业“起步-初创-成长-高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多元接力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科技企业“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等特点,推出适应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需求的专属产品161款,推动全省2万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提高至70%以上。

  三是建强组织体系,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系统能力。出台科技金融特色机构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推动银行建成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8家,特色机构64家、专业团队72支,形成“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机构+专业团队”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组织架构。特色机构以不到1%的网点数量服务了全省超过10%的科技企业,成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四是构筑保险屏障,全力保障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稳链强链。我们聚焦国家级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风险保障需求,推动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全国首家区域中心在安徽成立运行。累计为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148家集成电路链属企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近2300亿元。研发推广30余种特色科技保险产品,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全年累计为全省1.1万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万亿元,保障金额同比提升200%以上。

  五是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支持合肥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部署实施“六大行动”,形成财政金融联合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合肥模式”,推动合肥市科技增长超过40%,余额突破2000亿元。强势助推“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新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开展“一行一链多企”批量化融资对接,全市新增三成以上投向新兴产业。联动打造科大硅谷创新示范区,招引链接金融总部集团共建“基金丛林”,通过设立基金、股权直投、承销科创债等方式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超过350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部署,我们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目前,全省绿色信贷余额8423亿元,较年初增长38%,超过全省各项增速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省超23%的新增投向绿色领域,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一是加强监管引领,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出台绿色金融“1+N”系列政策,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资源保障、考核激励、专营机制、金融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大倾斜力度。支持宣城、黄山、滁州等绿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市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目前,辖内银行机构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专项机制+专业流程+专项激励+专项考核+专业部门+专岗人员”的“六专”组织管理体系,给予绿色30BP-90BP的差异化定价补贴政策。

  二是持续优化服务,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当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绿色和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产品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我们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为企业提供低利率、长期限绿色支持;指导发行绿色金融债券26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环保、生态等绿色产业项目。近期指导银行机构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3.1亿元。指导保险机构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7.75亿元。

  三是推动产融结合,全力保障绿色重点项目。我们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对长江大保护项目、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绿色重点项目支持保障。目前,我省银行机构支持长江大保护项目余额1716亿元;淮河巢湖等生态保护572亿元;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项目接连落地,累计授信超200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副处长冯泉向大家介绍普惠金融工作情况。一是着力加大金融供给。联合建立全省信贷投放调度机制,用足用好监管工具箱,抓实抓细抓落地普惠金融工作,金融服务基本做到了既“普”又“惠”。截至2023年末,小微企业突破3万亿大关,占各项比重全国领先;普惠型小微企业跃上万亿台阶,利率创历史新低;涉农增速全国第二、规模全国第七。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动,牵头开展“百行进万企”、中小微企业银企融资对接、“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联合开展“五进”、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对接活动,力促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四年来均翻了一番,信贷覆盖率持续提升。连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和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引导机构健全考核激励、不良容忍、尽职免责等内部机制。推动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积极争取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示范区建设等激励政策。

  二是靶向优化信贷结构。针对“长用短贷”问题,创新推广中期流贷服务。出台指导意见,创新推广“两内嵌一循环”服务模式,建设线年末,中期流贷推广以来年均增长40%以上,占比从不到两成跃升至近四成。针对“倒贷成本高”问题,开展无还本续贷专项行动。引导机构加强产品研发,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支持融资周转“无缝衔接”。截至2023年末,行动开展以来无还本续贷年均增长30%以上,占比达8.9%,较行动开展前提升1.1个百分点。针对缺乏抵质押物问题,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应用。联合建设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汇集45个厅局的千余项政务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减少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近三年,小微企业信用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占比提升5.4个百分点。

  三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制定专门指导意见服务“千万工程”,推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连续四年实施县域存贷比提升规划,引导资金支持当地发展,县域存贷比四年来提升15个百分点。联合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覆盖全省近八成的行政村,发放53万户、600亿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主粮风险保障。截至2023年末,种业较年初增长53%,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部产粮大县。向重要产业倾斜资源,创新推广适配产品。截至2023年末,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增速均超50%,特色农险基本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全覆盖。出台指导意见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高规格产融对接大会,签约项目258亿元。连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对接活动,2023年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2021年末增长80%,信贷覆盖率提升超30个百分点。向脱贫地区倾斜资源,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推广“防贫保”综合保险。脱贫地区各项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防贫保”已提供风险保障121万户次、573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紧密围绕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践行为民监管理念,引领银行业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完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人身险处处长邱陆兵向大家介绍养老金融工作情况。

  一是聚焦养老保障需求星空体育,积极参与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障构成的“三支柱”养老体系。第一支柱方面,配合人社部门做好与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星空体育,支持银行机构提供社保卡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基金托管服务。第二支柱方面,引导省内养老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充分发挥精算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实现稳定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全省保险机构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473亿元,服务企业1717个,惠及企业员工58.72万人,投资管理资产规模263亿元;职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514亿元,投资管理规模318亿元。第三支柱方面,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促进特定养老储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新型试点产品落地,提供缴费灵活、收益稳健、凸显长期养老属性的金融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具有长期储蓄和养老风险管理功能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丰富拓展金融服务内容。截至目前,商业养老保险承保246.41万人次,相关保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规模达到1500亿元。全省个人养老金开户135万;合肥地区特定养老储蓄余额79.85亿元;保险机构累计承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7000件,对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

  二是聚焦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健康保障方面,牵头省内多个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指导保险机构推出不限投保年龄、不区分既往病史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安徽惠民保”,有效弥补老年人健康保险长期缺位的问题。意外保障方面,持续推动老年人专属意外伤害保险发展,2023年全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436.14万,参保率达35.86%,向13.52万人次支付赔款2.02亿元。失能保障方面,持续推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引导承办保险机构在安庆试点地区健全市县两级服务网点,建立专业化队伍,完善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标准。2023年为53.22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16.55亿元,向2.03万人次赔付1138.76万元,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有效推动了当地护理和养老事业发展。

  三是聚焦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模式。机构养老方面,引导保险行业积极投资养老产业。支持泰康人寿、大家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在合肥、黄山等地打造养老社区、旅居养老服务产业。已落地项目投资总额30亿元,泰康之家•徽园医养融合社区一期于2023年7月投入运营。积极发挥养老机构综合保险作用,提供风险保障136亿元。社区养老方面,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社区照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健康管理等服务。在合肥、淮北、淮南等市探索开展“保险服务社区”试点,重点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将保险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居家养老方面,引导保险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对客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健康、意外等风险监测,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上门照护服务。

 
友情链接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S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4-183-30599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5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冀ICP备16002526号-1